返回

从手搓火箭开始的星际之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1章 新静夜思:低头踏明月,举头思故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深潜员,降落在了月球正面的北半球的雨海上(月球地名雨海)。

    雨海不仅是一片宽大的平原,而且这里东面比邻澄海,南面连接岛海,而西面更是连接着更宽大的风暴洋。

    从目前赛里斯已经掌握,且熟练运用的熔岩管基地建设技术来说,选择在这种平原建设基地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但是熔岩管基地虽好,可也有一个很尴尬的情况,那就是熔岩管通常位处在陨石撞击形成的火山附近,熔岩管确实能省不少成本,可架不住熔岩管附近的平原面积实在有限,而现在采集氦3的贪吃蛇……

    恰恰最喜欢的采矿区就是这些平原。

    土地平整且石头含量少,这对于贪吃蛇来简直就是成本最低,最省心省力省能源的采矿牧区。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月球前进基地的采矿效率,因为需要频繁的大量粉碎石头开始出现单台产能下降趋势后,新基地的开设便愈发突显出来。

    一开始赛里斯高层和章成铭还打算继续掩人耳目,在月球背面开设分基地,可随后因为佣人国和周边几个小国在灯塔的怂恿下疯狂挑衅作死,最终决定杀鸡骇猴的国策方案后,干脆就决定来玩个大的,直接在月球正面的平原上建立多个采集矿区。

    一个是为了之后彰显国家实力,另一个……

    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也没必要再藏着掖着了,放着月球正面那么多平原舒爽的矿藏牧区的肉不吃,跑月球背面坑坑洼洼的地方啃石头……

    我们特么的是国际镭风要留给外国人吗?!!!

    “这就是月球啊……”

    “那就是蓝星啊……”

    穿着一身干净利落,且修身的新型防护服踏在有些松软的月壤上,老荣和无数第一次踏上月球表面的人一样,环顾一圈这片荒芜到极致的土地后,不由自主的仰起头,透过头盔上的遮光面罩,遥望着三十多万公里外的那颗蓝色星球。

    能一下子满足那么多人同时出舱,自然不会是使用传统的那种硬式出舱服,那种上千万造价的出舱服不仅造价昂贵,同时生产速度也极为缓慢,根本不够未来迅速发展的航天部队和无数要进入月球、小行星带工作的人员使用。

    虽说有墨攻这种外骨骼装甲的改进型做硬式出舱服的替代,可墨攻毕竟是硬式外骨骼设计,它的设计初衷注定了它个头不可能缩减下来。

    而无数在太空飞船工作,甚至是太空战舰中要面临敌方进攻的船员们,也不可能在船舱内穿着墨攻这种东西工作,不说别的,穿着墨攻这玩意,你就不可能穿过一个个固定的水密气密舱门!

    因此必须要生产一种可供在真空环境下使用,修身、尽可能贴身的软体航天服供所有人员使用。

    这个要求很快在绝对零度的延伸应用诞生的化炼区得到了解决。

    那炼油厂旁重新开工生产的工厂,就是将炼油厂运送过来的半成品原料,通过对各种分子材料的重新构建,生产出新型的石化纤维材质,将它们变成既轻便又耐磨防穿刺,又具有防辐射和具有密闭性的新型材料。

    有了这种新型材料,下游的服装厂,以及相关的头盔厂和维生设备厂,迅速的生产出一批又一批轻便好用的气密服出来。

    用它生产出来的气密航天服,除了头盔实在没法再缩减多少,全身穿戴完毕后,也就比穿厚实的棉袄还要瘦一圈,类似于人体套一件打底保暖内衣后,外面再套一件中度厚实的棉衣而已。

    同时新材料的出现,也解决了每次出舱时,必须要航天员、工作人员忍受减压增氧的繁琐过程,即便是内部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情况下,整个新型航天服也依旧保持着相当的灵活程度。

    充其量就像秋冬时节穿一件稍厚实的棉衣棉裤,微微带来些许不方便一样。

    这点优势其实才是最大的突破,它可以让所有人不用再忍受反复的降压和增压的过程,只需要两分钟的时间便能快速穿戴好整套服装和佩戴好外部的氧气罐、水罐等设备,这极大的提高了工作人员、航天员们的出舱效率。

    可以说,它的出现,总算是解决了一直令章成铭和航天局头疼的大问题。

    “各位战友们,看看过下瘾就得了,咱们在这的时间长着呢,后面有大把时间给你们仰望蓝星。”

    老荣和其它工程兵战友们的头盔耳机里,传来此次工长孙良淏的声音。

    本来他要随先驱1号第二次去进行挖土的,但后来临时任务变更,便被安排到月球这里二次登月,带领这些工程兵迅速的在雨海上建设起新的基地。

    这个基地的一期设计规模不算大,仅仅只是建设一个提供两百人左右的团队的固定生活设施。

    人数虽然不多,但由于这一带没有熔岩管,只能在此一边挖土烧矿提取月壤中的各种水份、气体以及氦3,一边就地取材将烧炼完的泥土继续加热烧制成特殊的月球砖块,然后利用特殊的粘合剂将这些月砖搭建起一个个硬化起降机坪、机库、生活区、气闸区等等设施。

    但一期基础工程

第171章 新静夜思:低头踏明月,举头思故乡。(3/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